close

最易生病的40天來了,不論男女都要這樣做!!

 

AC8FC53C-7AB2-4035-9C73-DB0BE3209ACC.jpeg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

 

三伏天,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40天!一年中最可怕的時候到了。三伏過不好,是要留病根的!三伏到了,不論男女都要這樣養生!

 

865CFF16-BDC3-4234-9BA7-AE40BF1C1B48.jpeg

 

為什麼三伏天最熱?

 

我們看看今年的三伏時間:

 

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體如下:

 

初伏:2019712日(農歷六月初十)——2019721日(農歷六月十九) 

中伏:2019722日(農歷六月二十)——2019810日(農歷七月初十) 

末伏:2019811日(農歷七月十一)——2019820日(農歷七月二十)

 

18CB1711-B7FA-4BB3-8D32-C8867C6D0924.jpeg

 

今年712日開始將進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準備哦!

        

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髮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乾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沈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強悍

過不好三伏,會落下病根!

 

其實,很多「病根兒」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俗話說,「進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後,高溫、高熱、高濕的「桑拿天」將頻繁出現,熱浪襲人,酷暑難耐,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三伏天本身很炎熱,外加我們身體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現疲勞、消化功能減退的情況。如果不通過膳食進行調整,吃的不對,很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

 

如何過好三伏?

伏天一定要一心防寒!

 

入伏後有一個問題一般人都會搞混:「伏天里我們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錯,正好相反!要一心防寒!

 

夏天不防暑要防寒?不明白的人,趕緊往下看!

 

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腠理開洩,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人們在夏季多喜食冷飲,愛吹空調,這些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

 

很多病都是由於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於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

 

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你沒聽過「冬病夏治」?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積累的嗎?」

 

這是因為你可能在伏天時期常做以下事情而導致了寒氣入體:受涼,如洗冷水澡、趟涼水、吹空調等,常吃冰涼的食物,如冷飲、冰鎮水果等。

 

 

後果多嚴重呢?

 

有這樣一個病例,一位30多歲的女性,夏季一天要吃5根冰棍,每天都要吹空調和風扇,兩年以後,她得了硬皮病,全身皮膚變硬變黑,並出現內臟損害,這就是寒邪由表入裡的嚴重後果。

 

還記得當年張無忌中了「玄冥神掌」後,天天一犯病就凍成狗,身體裡都是「寒邪」,最後要靠「九陽神功」才能逼出寒氣!

 

可見,萬一寒氣入體有多麼可怕。況且:你們誰會九陽神功?

 

 

 

三伏天防寒,就看這3招!

 

第一

避免冷風直吹。

無論是開空調、吹電扇還是窗邊納涼,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夜晚睡覺時,門窗別開小縫兒,以防虛邪賊風。

 

第二

護好兩個部位。

肩膀和後心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護好這兩個部位,有助於幫助身體緩衝低溫的寒氣。

 

第三

飲食注意少寒涼。

要少吃冷飲,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陽氣正在成長中,過食冷飲,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易出現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復的扁桃體發炎、發燒、脾胃不和等問題。

 

三伏天里應該喝常溫的水!

那麼,三伏天喝熱水到底有沒有用?

 

三伏天喝熱水的目的則主要是為了發汗,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發汗解表功能,起到透𥚃疏通、清熱的作用。但是這只是一種養生方法,雖然可行但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並不是短短一個三伏就可以排除體內的寒氣的。

 

運動適當出汗、泡腳微微出汗都可以祛除寒氣,不過要長年累月的堅持,要除寒氣平時少吃螺、柿子、蟹、河蚌、鱉等寒性食物。

 

如果只是想通過喝熱水,一朝一夕就祛除體內的寒氣,是萬萬不可能的。

 

 

三伏天食療記住''字法則

 

一、瓜:入伏吃三瓜

最熱的三伏天來了,一定要吃三瓜!

瓜類大多能清熱化濕,可幫助排除毒素,非常適合三伏天降溫防暑:

 

1

吃苦瓜:人伏祛痱子

苦瓜的「苦」,才是營養的關鍵和精髓。

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健脾開胃、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

如果發現自己身上長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2

吃絲瓜:人伏平痰喘

絲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黏液、木糖膠等物質,全身都可入藥。而且絲瓜可謂是三伏天𥚃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好幫手」。

絲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腸、祛風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出現痰喘咳嗽、熱病煩渴等也不妨試試吃點絲瓜來緩解。

 

2

吃冬瓜:入伏增食慾

「冬瓜」——聽名字就知道非常適合炎熱的三伏天食用。

冬瓜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腫。而且冬瓜含水量較多還可以起到增進食慾的作用。由於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較低,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人群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二、飯:入伏三主食

 

「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

 

1

頭伏吃餃子:平樸效果

頭伏吃餃子,餃子在中國出現的歷史時間已有一千多年,伏日人們食衣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頭伏吃餃子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營養專家認為,伏天不能熱補或溫補,最好平補,餃子正適合平補。餃子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2

二伏吃麵條:驅病敗心火

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熱之時,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逐腠理之外邪。

三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麵條出鍋後用涼開水過幾遍。

麻醬要用水稀釋,醬油要用熱花椒油炸一下,醋𥚃滴上幾滴香油把這些佐料澆到麵上,再配上黃瓜絲、菠菜等,澆上蒜泥,不僅刺激食衣,而且「敗心火」。

 

3

三伏吃烙餅攤雞蛋:恢復補營養

到了三伏的時候,人體消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該瘦的人都已經消瘦了很多。所以,這個時暌要適當多補充營養,恢復體力。

烙餅除了面里的營養外,其他營養素都嚴重不足。這時如果加上雞蛋,就可以達到飲食多樣化及營養均衡的標準。

 

 

 

簡單而又神奇的'艾葉墊'

一個坐著就能避邪的神奇方案:逐寒濕、暖子宮、走三陰、理氣血

 

《本草從新》記載:

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絶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

清代名醫吳尚先在《理瀹駢文》里說:「若內服藥不能達到或恐傷胃氣者,以坐為優矣。」

把艾絨裝進坐墊里,這樣一年四季,坐著就能將濕寒趕走、把陽氣補足。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介紹了一個簡單的坐墊方子——艾葉墊:

 

艾葉500克,曬乾,揉碎,用紗布包製成坐墊,然後坐在上面。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艾葉裝在坐墊里,溫暖之氣從腸道進入人體,可以溫暖五臟六腑,甚至可以治療寒冷誘發的腹瀉。坐墊法可以說「坐著就能增加陽氣」。

 

夏公旭說,人們最好把艾葉墊做成長條型的,與現在的衛生巾有點類似;坐墊布最好選用通透性好的棉紗布,以方便藥力透發。另外,如果給藥墊加熱,溫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皮膚。

 

 

一年中最可怕的時候到了。三伏過不好,是要留病根的!

三伏到了,不論男女都要這樣養生!避邪氣、祛病根,就靠這些方法了,趕緊傳出去,讓更多親朋好友都知道!

 

 

來源:傳統文化聖賢教育

編輯:灸草醫舍李乃昌、

 

歡迎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sheng 的頭像
    minsheng

    minsheng

    mins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